
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扎日乡
2018年4月12日,玉麦已经失联第四天了,由于设计对接工作需要,我随周院长驱车前往扎日。出发之前,同事还特意嘱咐我到达扎日后帮忙给家人打电话。由于一路上雨雪交加和沿途施工的影响,导致晚上6点多才到达扎日,不过总算是有信号了。吃完晚饭后,我们一行人在扎日乡转了一圈,扎日风景果然名不虚传,云雾缭绕,仿若身临仙境,难怪历来众多高僧在此清修。
扎日藏语意为“圣山或草盛山”,位于雅鲁藏布江南侧,属于喜马拉雅山脉,是西藏三大神山之一。跟冈仁波齐一样,这座神山也是被藏传佛教、印度教、耆那教、苯教共同奉为神山,也因此成为转山圣地。当地人给我们介绍说每年来此转山的游客多达几万人,但是令人愤怒的是,现在由于非法麦线的存在,只能转部分神山。由此想到如果没有老乡长桑结曲巴一家人的坚守,玉麦估计早就被印度强占了,而且可能就是印军的前沿哨所,越来越觉得建设玉麦等边境小康村的重要性。
晚上乡长回到扎日,于是我们一行人在乡政府与乡长进行设计对接工作。乡长是一位很健谈的人,从小在扎日长大的,祖辈都生活在这里,对家乡的建设充满了热情和期待。由于村民们装配式建筑不是很了解,需要乡长及工作人员逐户去做工作。同时村民对自己的房子有些特殊的要求,但是装配式材料又决定了其无法满足村民的各种特殊要求,因此需要对每个村民意见充分考虑并协调。对接过程中发现乡长对每一位村民的情况都异常熟悉,可以想到挨家挨户去做群众工作是她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。确实,群众工作无小事,做好群众工作却不是件易事。我们设计工作也应当这样,不能闭门造车,要考虑深入当地去调查了解,因地制宜,让设计更接地气。
藏族乡亲
5月9日,一方山水养一方人,玉麦这片神奇的土地赋予了当地人朴素、善良的品德,也造就了人的坚韧。当地的藏族乡亲给人的最大的感受是温暖,尽管有些语言不通,尽管彼此陌生,但是相遇时的微微一笑总让人内心感到一丝温暖。
在需要帮助的时候,藏族乡亲会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。前几天检测中心的同事进入玉麦的途中车胎坏了,被困在山上进退两难,可以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,去过玉麦的人都知道被困在山上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。恰巧这时一位当地的司机开车经过,不辞辛苦的帮忙换了轮胎,同事才得以顺利进入玉麦。像这种雪中送炭的事情很多,山路上看见有车停在路上,过往的车辆会有礼貌的停下来询问出了什么问题,是否需要帮忙。我想越是在这种艰苦环境下,越能体会到乡亲们的温情。
还有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。由于每天在工地上活动,衣物破损严重,而又没有地方买,于是便去找当地居民借针线。阿佳在得知情况后,从屋里拿出了针线,可能是担心我们年轻人不会针线活,于是阿佳想帮我缝好,由于实在不好意思添麻烦,再三推辞后阿佳最终放弃了。虽然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,但是却久久不能忘怀。
来玉麦之前听闻玉麦守边人的故事,好奇是怎样的人坚守在这里,在真正接触后发现他们是那么一群淳朴的普通人,这就是平凡人的伟大吧。感情是相通的,我们作为玉麦的建设者,只要用心去做,乡亲们能感受到,那一张张笑脸就是最好的认可。
一杯酥油茶,一份浓浓情,面对那一张张憨厚的笑脸,我们不再抱怨环境的恶劣和条件的艰苦。因为我们深知:这是一份浓浓的情意,更是一项光荣的使命。
大雪依旧无情的纷纷落下,玉麦很冷,却又很温暖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